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提示:1、本次评选共遴选了22条新闻,按时间先后排序;
2、每次最多可选10条
3、该页面分新闻区和投票区,阅读后请点击投票栏的标题复选框
4、投票截止时间到2021年1月5日
1、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月,我校刘红宁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中药制造现代化——固体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江西省药学研究领域该奖项零的突破。
2、省长易炼红来校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2月2日、4月2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易炼红先后来到学校附属医院和校本部调研中医药防控疫情和科研攻关工作以及学生返校前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争分夺秒加强科研攻关、全力救治患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江西中医药力量;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学复学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可控的环境。
3、省委书记刘奇视频连线慰问我校一线医护人员
2月17日、22日,省委书记刘奇先后视频连线包括我校四附医院艾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我校赴新余人民医院支援队的一线医护人员,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一线的全省广大医护人员表示敬意和感谢,高度赞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迎难而上,跨区作战,体现了大局担当、医者仁心,为全省疫情防控全局做出了贡献,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4、附属医院抚生院区新增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
2月,我校附属医院(省中医院)抚生院区获批新增为江西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成为除武汉外全国首个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医院。3月10日下午,定点医院最后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在院患者清零,实现零感染、零死亡、零返阳目标,圆满完成了定点医院医疗救治任务。
5、9批次51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平安凯旋
2月—4月,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校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四附属医院共9批次51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紧急驰援湖北武汉、随州、蕲春,以及江西新余等地,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平安返昌,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
6、组建中医医疗队赴乌兹别克斯坦援助抗疫
3月26日,省委书记刘奇看望赴乌兹别克斯坦援助新冠疫情防控任务的我校中医医疗队,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医疗队勇担使命、逆行出征致以敬意和感谢。4月17日,中医医疗队参加中国政府(江西)联合工作组,赴乌兹别克斯坦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5月,乌方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专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谢意并相互通电话;乌驻华大使巴赫季约尔·赛义多夫向我校党委书记陈明人致感谢信;乌方卫生部部长向医疗队颁发奖章和奖状。
7、新增2个本科专业
3月,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康复两个本科新专业成功获批。近年来,我校坚持“三为”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树立“大健康”理念,积极推进“新医科”建设,不断优化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结构。
8、扎实推进省委巡视整改工作
3月,学校党委书记陈明人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省委巡视整改工作,根据巡视反馈意见,逐条研究分析,找准问题症结,制定了详细的巡视整改方案,针对反馈的4个方面、33个具体问题,提出了126条具体整改措施,逐一明确了整改期限、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并逐一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巡视整改工作任务。
9、刘良徛等获授抗疫特别荣誉
因在疫情防控战中的突出表现,我校定点医院负责人刘良徛获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朱卫丰、余知依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林、欧阳萍两位老师获评第23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刘涛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余知依获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赵文辉、刘筱珺、黄仙保、柯颖、张卫华、万松、朱海燕、涂琳、罗丹、董双虎获评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附属医院及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临时党支部、二附院获评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万松、赵文辉获评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附属医院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临时党支部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彭红星家庭荣获“江西省抗疫最美家庭”称号等。
10、精心打造线上线下战“疫”思政课
在疫情防控战斗中,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英雄赞歌。学校活用战“疫”教材,因势利导上好疫情防控立德树人思政课,邀请省长易炼红为师生上形势与政策课,讲述江西中医药抗疫故事;党委书记陈明人开讲“复学第一课”,校长左铮云讲授云端开学第一课,弘扬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邀请了抗疫英雄做客线上道德讲堂、线下抗疫故事宣讲会、入学教育等,深情讲述一线抗疫故事,引导师生深刻理解中国担当、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感受中国温度,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11、中乌传统医学中心在塔什干试营业
6月15日,中乌传统医学中心试营业仪式在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乌传统医学中心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形式举行。中乌传统医学项目,对于我校来说是一件载入史册的喜事和盛事,对于推动传统医药在乌的全产业链发展,增进中乌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造福中亚地区国家人民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12、学校与赣江新区签约中国(南昌)热敏灸总部项目
6月19日,学校在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签约中国(南昌)热敏灸总部项目,该项目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热敏灸产业团队、赣江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依托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调动热敏灸产业团队干事创业的热情,借助赣江新区的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热敏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3、牵头布展2020江西文化巡礼展中医药文化馆
7月9日至20日,“文化的力量——2020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在抚州文昌里汝东园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由江西中医药大学牵头,与抚州、宜春共建的江西中医药文化馆(杏林苑)为游客们带来了一场中医药文化的全方位感官盛宴。8月,省委宣传部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积极参与文化发展巡礼表示感谢,并给予高度评价。
14、全球第一台热敏灸机器人首次公开亮相
7月9日,全球第一台热敏灸机器人在全省文化巡礼展首次公开向公众亮相,向世人展示着绚丽的“舞姿”。热敏灸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医院临床人手不足、灸疗标准化不够等问题,将临床医生从重复的简单灸疗中解放出来,以智能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推动医院整体医疗效率的提升。
15、我校成为部省局三方共建高校
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的意见》(赣府发[2020]14号),标志着我校正式成为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
16、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根据科睿唯安ESI数据库2020年9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这是我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以来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突破,标志着我校以中药学学科为主体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已迈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数再创新高
截止9月27日,我校共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0项,其中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5项,获准直接经费1711万元,获批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数均创历史新高,较2019年度同期分别增长35.14%和37.43%。
18、学校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
11-12月,学校通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会、组织全校师生集中收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组织“十百千宣讲团”成员宣讲、举办各类培训班和知识竞赛、“寝室理论学习先进寝室”评选等活动,采用微学习、微宣讲、微分享、微感悟、微行动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师生读原文、悟原理,进一步强化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不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19、我校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江西中医药大学受到表彰,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中国医学—食疗整合联盟在昌成立
12月14日,中国医学—食疗整合联盟在昌宣告成立,发布《以健康的名义——南昌宣言》,标志着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医学—食疗整合发展之路正式在昌起航。
21、伍炳彩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
12月18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会议正式宣布首批学部委员名单,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当选首批学部委员。
22、我校师生获得多项荣誉成果丰硕
2020年,我校师生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为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创建、脱贫攻坚等书写了合格的江中医答卷,取得了丰硕成果。刘红宁团队、刘良徛、陈日新荣获创新争先奖,冯育林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钟凌云入选“金牌教授”,刘英锋入选“金牌研究生导师”,程昊等入选“金牌青年教师”;刘端勇、郑琴、付勇获聘“井冈学者”;李沐获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尹明晶等获华东区思政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黄俊麟获评“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郑向龙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张晶和王毅彬获评“全省优秀共青团员”;符雨薇荣获全省“最美辅导员”提名奖;张晶荣获全省“最美大学生”,江中医学子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00余项。